並不很久很久以前/幾米/【轉載_中時人間副刊】

並不很久很久以前   
  

  該怎麼學習畫插畫呢?別人的方法我不知道,我是從亂畫開始的。 簡單的說,繪本像小說,插畫接近詩與散文,這樣比喻不知對不對。
  這篇文裡的圖,約莫是二○○一到二○○二年左右創作的插畫作品 ,發表在報紙上的文學副刊。使用的材料大都是水彩和細字油性簽字 筆,紙張是法國阿契士(ARCHES)水彩紙。
  二○○二年以後,因應平面媒體經營轉變,所有報紙版面都變成全彩印刷,我再也沒有畫黑白插圖的理由,這批作品變成封存時光的琥珀,留存著當年的記憶與味道。
  回看這些圖畫,彷彿能追想以往擁有的靜好歲月,即使當時可能也是過得慌亂,但創作自能沉澱其中的安好。有些事遺忘了,有些人消失了,還好這些作品還靜靜地躺在抽屜裡。
  這幾年,網路科技讓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讓我們的生活習性似乎跟以往大異其趣。但其實時間並沒有那麼長,一切都在並不很久很久以前,只是怎樣都回不去了。
  跌跌撞撞一路愉快走來
  該怎麼學習畫插畫呢?別人的方法我不知道,我是從亂畫開始的。
  胡亂地畫,反正自我創作沒有標準答案,完全憑感覺隨自己高興。 但是畫久了總不能一直耽溺,很想長進,就此進入瘋狂的學習階段。
  在那沒有網路的年代,找插畫參考作品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到書店去把每一本能夠翻看的書和雜誌都看過一遍。不放過任何別人的圖畫 作品,喜歡的就買回家,仔仔細細研究,觀察別人如何表現一張圖。
  線條為什麼這麼生動?色彩為什麼這麼迷人?想法為什麼這麼靈活 ?構圖為什麼這麼強烈?題材為什麼這麼有趣?角度為什麼這麼新鮮 ?筆觸為什麼這麼神奇?材質為什麼這麼特殊?情感為什麼可以流露 ?觀點從哪裡切入?布局為什麼這麼奇特?為什麼這張圖讓我感動? 為什麼那張圖讓我激動?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圖會讓人沉思?為什麼這 麼複雜的圖會讓感到寧靜?為什麼這張圖有音樂的旋律?為什麼這張圖充滿了故事?為什麼這張圖看到創作者的憂傷或幽默?……
  因為不懂,好的壞的都會仔細的欣賞,試圖去理解插畫的世界。我一點一滴偷學,常常感到怎麼差人家這麼多,但每天還是嘻嘻哈哈又嚴肅努力地不斷練習畫畫。
  多年後,我開始創作繪本,思索圖與文的節奏與韻律,安排情節與對白,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可能就是那些年大量的畫文學插畫時不知不覺中練習出來的。讓圖和文各自存在,但隱隱又有巧妙的連結。
  插畫與繪本最遙遠的距離
  我開始創作繪本時,覺得很興奮,也常鼓動畫插畫的朋友大家一起 來創作繪本,但後來慢慢發
現,畫插畫和畫繪本其實是方向相近的兩條路,但彼此卻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那段距離在於,從文字轉換成圖像說故事的能力和書本翻閱的概念常被忽略,繪本作家必須知道要怎樣以圖像去表演,而不是去複製文字書寫出來的畫面。
  插畫是以線條、色彩、構圖形成一張美麗的圖像,但若要做成一整本書來傳達故事的話,就需要有所轉換。繪本是以圖像去傳達故事,是敘事性的表演,但插畫可以單純是視覺性的表現。
  敘事性的表演,就像電影導演所做的,必須要承擔線性的時間連結,即使只看繪本中的一張圖,都會覺得畫裡面的人物下一秒鐘就要往哪個方向行動,整個場景在下一段時間就會有所改變。整本書該有扎
實的結構和流動的旋律,讓讀者一頁頁的讀下去。
  視覺性表現的插畫,卻無意傳遞連續性的故事,而且因其營造畫面的角度不一樣,把文字轉換成圖像,用圖像傳遞文字的意象通常在 一張圖裡就能建構一個完足的小世界。但如果要用這樣的概念去說故事,連結成一本書,那就會缺乏圖與圖間彼此的聯繫,無法引導讀者 輕鬆清楚地進入故事裡。
  簡單的說,繪本像小說,插畫接近詩與散文,這樣比喻不知對不對 。
  創作有幸運,但沒有僥倖
  有一個編劇朋友跟我分享法國大導演盧貝松對他說關於創作一個有趣的比喻。盧貝松寫了非常多精彩的劇本,編劇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 ,問他怎麼辦到的呢?
  導演說:創作劇本就像健身一樣。比方說每天固定練兩個小時,一開始一定痛苦萬分,看不到任何任何成果,全身痠痛。但持續一個月 後慢慢感覺肌肉有了強度,身形出來了。兩個月後所有的成果變得美好,三個月後可能已經可以展示讓別人羨慕了。四個月後走在路上虎虎生風,驕傲得不得了,於是覺得應該慶祝一番,所以放三個月的長假大吃大玩。等假期回來後,一切也都毀了,必須又從可怕痛苦的起頭開始鍛鍊。盧貝松說他每天固定時間寫劇本,天天都得練身體,沒 有放縱的長假。
  我是一個幸運的創作者,我聽到了盧貝松的工作方式,而且我的作法跟他一樣。又悲又喜的是,過去十五年我幾乎天天健身八小時。

arrow
arrow

    s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